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建国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联系电话:0991-4596878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与研究  >> 查看详情

用好总书记指导的方法论,新华社播发系列评论

发布时间:2023-12-15    作者:    阅读:364次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从方法论层面强调了一些重要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工作方法:
  ——“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
  ——“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
  ——“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
  用好总书记指导的方法论,对于推动当前工作、提升干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2月8日至12月13日,新华社连续推出七篇评论,带你深刻理解其中要义。
一以贯之,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蓝图落地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无论是“八八战略”引领之江大地蝶变,还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推进,都得益于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工作原则与思想方法。这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鲜明特色,也为推动当前工作提供了饱含哲学意蕴的方法论。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一以贯之,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蓝图落地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调研,谈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时如是强调。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无论是“八八战略”引领之江大地蝶变,还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推进,都得益于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工作原则与思想方法。这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鲜明特色,也为推动当前工作提供了饱含哲学意蕴的方法论。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多次提及这一思想。10月在江西,他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形象作比:可能有的路是捷径、有的路远一点,但只要坚持走,都会走到底,就怕来回来去改路线,什么时候能走到头?5月在河北雄安新区,他叮嘱“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比喻,道出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方能将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的深刻道理。
  “吾道一以贯之”“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这一道理,既体现在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规律中,也融汇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里。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还是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得益于驰而不息的实干笃行。
  政贵有恒。在《之江新语》中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在《摆脱贫困》中强调“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重要性;谈及作风建设,要求“必须抓常、抓细、抓长”;谈及改革开放,强调“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谈及文物保护修复,指出“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慢慢来,久久为功,搞成一件是一件”;谈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理念贯穿始终,执政为民初心从未改变。
  一以贯之,要有不随物流、不为境转的战略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一张张五年“施工图”,一棒接着一棒跑,中国创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进而迎来强起来的奇迹。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机遇和挑战并存。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需要战略定力、历史耐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一以贯之,要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进取意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无论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是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无论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闯“无人区”,还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都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坚克难、逆流而上,奋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以贯之,要有求真务实、笃行不怠的实干精神。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十年间,50多次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提及次数最多的精神之一,就是“钉钉子”精神。在推进“千万工程”中,浙江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扎实行动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都需要脚踏实地,积跬步以成千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蓝图必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辩证分析,找到破题之道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思维高度重视,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辩证分析,找到破题之道
  新华社记者安蓓
  越是面临复杂形势、处理复杂问题,越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思维高度重视,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思维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稳中求进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强调把握好“稳”和“进”的辩证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结合发展实际,坚持辩证思维,总书记对一系列事关我国发展的长远问题和重大问题提出破解之道。
  坚持辩证思维,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彰显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在广东,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在内蒙古,强调要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在江苏,指出要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化,而是各地从自身条件和探索实践出发奋力推动的现代化。
  坚持辩证思维,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在黑龙江考察期间,谈到东北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哪些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些是可以攻坚克难解决的?不能像李逵挥斧乱砍那样,全是问题,而是要冷静分析是怎么造成的,然后问题导向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东北虽处边疆,发展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把握好自身优势条件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补短板、锻长板,破解自身矛盾、激发内在动力,就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坚持辩证思维,还要善于统筹谋划,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十个指头弹钢琴”,又要善于牵住“牛鼻子”,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新征程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的方法论,坚持辩证思维,我们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在不断破解矛盾、解决问题中,奋力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向前。
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要求,指引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新华社记者韩洁
  为应对突击检查大搞“一夜成林”“一夜成景”,为打造新形象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盲目举债造古城……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和纠正“四风”成效显著,但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一些地方仍有出现。
  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绩观的重要性。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9月在浙江,总书记强调“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10月在江西,总书记强调“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要求,指引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今年以来,从耗资700多万的“地标”雕塑到投入9亿多元背负20年债务的奢华公园……仍有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大搞“面子工程”。这些违背发展规律、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最终既丢了“面子”又失去“里子”。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崇尚的品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注重实效、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一个干部的政绩好不好,不仅要看其在任时的成绩,更要看他离任后的群众口碑。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一个个光辉的名字,永远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但也要看到,在错误政绩观指引下,一些官员只注重见效快、容易显露的“显绩”,不愿在不易显露、见效周期长的“潜绩”上下功夫。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包装不重实效,表态多、调门高、落实少,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正是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的“拦路虎”“绊脚石”。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把有利于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土成山、汇流为海,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就能拥有磅礴不竭的动力。
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新华社记者刘阳
  一个阶段以来,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经济社会运行出现的困难挑战存在畏难情绪,怕出问题不敢轻易涉足“深水区”,具体工作务虚多务实少,但求平稳不出事。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状态还有一定“传染性”,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改正。
  怕出问题不敢碰硬,实际上是精神缺钙、缺乏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的表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数百万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科技工作者无惧外部压力遏制,拿出“杀手锏”举措、攻克“卡脖子”难关……这一切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党员领导干部要入心入脑学好用好理论,以主观世界改造推动客观世界改造,通过不断自我革新推动各项工作革新。
  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注重“干”和“实”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不干,就是不作为;不实干,就是最大的不作为。只有明乎此,党员领导干部才能作出共产党员应有的正确选择。
  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需要容错纠错机制保驾护航。“干事出了错,组织处理结果可能要比不做事更严重,务虚比务实更‘保险’”,一位基层干部的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加速形成允许工作有失误、但不允许“躺平”的明确导向,让鲜明地“上”、坚决地“下”、大胆地“容”蔚然成风。
  干部干部,干在前面。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有敢为人先、敢干大事、干成大事的精神和魄力,兢兢业业干事,攻坚克难破题,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经得起检验的新业绩。
向群众学习,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就是经过深入调研之后制定的。“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很多经验做法,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归纳出第一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更好指导实践活动。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向群众学习,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新华社记者王亚宏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向群众拜师学艺,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见,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就是经过深入调研之后制定的。“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很多经验做法,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归纳出第一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更好指导实践活动。
  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学习的宝库。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枫桥经验”的精髓是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办好群众自己的事情。这类接地气的解决问题方式切实情,见实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的智慧和探索,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向群众学习就要真正到群众中去。只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拿不出好措施、好办法。要走到群众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切感知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虚心向群众学习,更要用学到的本领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对群众有感情,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心里始终装着父老乡亲。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自己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师,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抓落实关键要落到底见实效
  “抓落实”历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抓落实就是要落到底、见实效。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抓落实关键要落到底见实效
  新华社记者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四个“抓落实”掷地有声。
  “抓落实”历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对如何“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之江新语》中有一篇题为《抓落实如敲钉子》的短评这样写道:“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
  抓落实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要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既定目标,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抓落实。
  抓落实就是要落到底、见实效。
  抓落实要不折不扣,要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作为当前一个阶段的重要工作,把会议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奋进力量,转化为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的具体行动,转化为不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实际成效,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抓落实要雷厉风行,统筹把握时度效,看准了不犹豫、一鼓作气干下去。要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抓落实要求真务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抓落实要真见行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抓落实要快出招、出真招,务实功、求实效,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有针对性地拿出具体的落实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抓落实要敢作善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工作需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抓落实如敲钉子,既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又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地做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积跬步至千里,带领群众不断闯关夺隘,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一件一件来
  “一件一件来”的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智慧。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许多方面,都能看出他对这一方法论的推崇。大到脱贫攻坚、美丽中国建设、几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小到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一件一件来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
  检测分析、进行矫形、测算残缺部分……面对上万件等待修复的新出土文物,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们凝神屏息、不急不躁,以工匠之心对待每一件文物。
  今年7月,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他们:“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这些深情寄语,清晰揭示出一条重要的成事之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一件一件来。
  “一件一件来”的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智慧。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许多方面,都能看出他对这一方法论的推崇。大到脱贫攻坚、美丽中国建设、几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小到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一件一件来”,必备的是韧性。中华民族是充满韧性的民族,风雨中成长、发展中壮大。回首过往,我们爬陡坡、过险关、涉激流,一笔一笔写就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放眼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正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我们唯有不畏风雨、埋头笃行,方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一件一件来”,强调的是耐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尽善尽美,在于耐心。面对一项事业,大干快上、急功近利的现象并不鲜见,而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要把这种浮躁、急躁压下来,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无论是什么工作,有了精益求精、落实落细的耐心,方能稳扎稳打、从无到有,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
  “一件一件来”,考验的是定力。有定力者,应如净水无波,不为境转,不随物流。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路注定不会一马平川。“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当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才能在变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版权所有 @ 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建国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电话:0991-4596878    传真:0991-4516163
    邮箱:xinjiangminjian@163.com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11楼